《心灵法医》:聂远演技不足以救场?剧作四大弱点太抢镜

时间:2019-11-20 12:10:12阅读:91821
《心灵法医》前一半的人情冷暖、世事炎凉众生相,在单元剧、独立案件模块中完成得有些囫囵吞枣、主题先行,情绪铺排感大于合理展现的自然感。后一半的“法医”专业元素,则有着主角光环太过、模式太猎奇的嫌
  • 法医秦明
  • 刑侦 悬疑 网络剧
  • 张若昀 焦俊艳 李现 程枫 屈菁菁 钱波 李肆童 侯茗皓

  《心灵法医》前一半的人情冷暖、世事炎凉众生相,在单元剧、独立案件模块中完成得有些囫囵吞枣、主题先行,情绪铺排感大于合理展现的自然感。

  后一半的“法医”专业元素,则有着主角光环太过、模式太猎奇的嫌疑,专业信息支撑不够、咋咋呼呼看似封神实则拖后腿。

  目前为止这部剧最大的新意,似乎是聂远饰演的男主角法医中心主任明川,被宋轶饰演的女主角刑警队长认作连环杀人犯。

  他和犯罪者画面重合度高达95%,但现阶段剧情中聂远的角色完全是一个良善的好法医,虽然做事方法出格,但本质纯良柔软;这就意味着,剧作揭开双重人格、创造一个黑化男主的可能性不大,所以“杀人犯”要么是巧合、要么因为有血缘关系而长相相似。

  如果是巧合,那么剧作中男女主的核心矛盾基石就太过牵强;如果有血缘关系,那么又陷入了和《白夜追凶》关氏兄弟一样的套路中。

 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十集来看,《心灵法医》的优点一是节奏快,缺点是节奏快得很潦草、很单薄;优点二是借案件的“医”理来打人情牌的“心”理视角,缺点是打得平庸又刻意。

  一,错误的主角光环打开方式

  《心灵法医》目前已播出的几起案件中,第一案最想“先声夺人”展示主角何其厉害,观感反而最差。

  过于强调主角光环,拼命想用高光来拼凑神乎其神的模样。

  案件从证据链条,到苦主反应,到受害人情感纠葛,都非常一言难尽。

  要么狗血老套、要么夸张尴尬;镜头剪辑、配乐加持的“当当当厉害的人要粉墨登场了”的方式,更是叫人头秃。

  不论是聂远还是芦芳生,在戏里的法医和警察形象都非常接地气,分分钟让你想到《白夜追凶》《无证之罪》这样的优秀前作,质感很实、很落地。

  可惜拿错剧本了。

  聂远演的是什么样的“不验尸体就能做好法医的工作”呢?

  他看了看死者生前吃的维生素瓶和电源,就脑补出了堕胎、夫妻矛盾、老公外遇、妻子怀孕、老公拿吹风机的电线死老婆等等等一大串情节。

  (葛苏仪 饰)先,我要怀疑他是做微商卖药的,一会左手晒一瓶避孕药、一会右手晒一瓶安胎药,故弄玄虚、质感非常五毛。

  其次,逻辑闭环非常生硬,杜撰之感远远大于“验证感”。

  法医要做的事情应该是验证,比如《法医秦明(张若昀 饰)》里张若昀 的上场方式虽然过度骚包、但至少这个角色认认真真“通过尸体说话”,而《心灵法医》里的法医一会干刑警的活、一会干编剧的活。

  原本逻辑就相当牵强,剧作还在闪回里拍摄非常情绪化的内容,更加重了这种“他究竟在瞎说些什么”的不可信程度。

  办案时男主角一人滔滔不绝,刑警队法医中心众人老老实实站成一排、像列队的亲兵也像被封印的吉祥物,总之完全不像同事,非常生硬,自然质感全无。

  

  死了儿媳妇坚信是意外、不知道儿子是凶手的婆婆,阻止刑警进门时逻辑在线,但在聂远讲述谋杀案子的过程中,他站在灵堂旁就像隔壁看热闹的,最后一个镜头才冲上来发疯“不你说谎”。

  这位群演阿姨,您是只收了一个镜头的钱吗?

  或许是编剧只写了这一句台词吧?

  但这是不对的。

  在男主讲述案件的过程里,死者婆婆作为核心人员,这幅“他在说什么好无聊,什么时候才发盒饭”的表情根本不对。

  婆婆可以在聂远说完很长一段台词之后再爆发,但在漫长的过程里,她不能一点反应都没有。

  无论是案件逻辑本身,还是剧作的诸多细节,都很一言难尽。

  “实”是这类剧作的基石,细节立不住、主角全靠虚幻的五毛光环,那么案件里的情绪力量也同样会打骨折。

  二,细节牵强疏漏之处颇多

  《心灵法医》中来了一出“狼人案”,某当红明星是“狼人综合症患者”、会毛发旺盛有疤痕体质,杀人的现场还和野兽撕咬一般。

  立下这个“狼人杀”开局之后,剧作解谜的反转内容,非常让人迷惑。

  明星的爱人为他顶罪,吩咐自己的宠物店员工去动物园偷狼。

  偷狼的这位又被毒蜈蚣咬中,被毒蜈蚣咬中以后私下治疗,治好了被警察抓又莫名回去杀狼、狼没杀成反被狼咬死了。

  絮絮叨叨、啰啰嗦嗦、兜兜转转,都是些啥?

  剧作还是用倒叙、回溯、解谜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系列诡异的叙事,非常混乱。

  和隔壁“为反转而反转”一样,这部剧为悬疑为悬疑,转得叫人尴尬。

  每个环节都经不起推敲,诸多人物的心理动机都立不住脚。

  论逻辑合理性,很荒谬。动物园的狼有这么容易偷?偷狼是要掩饰狼人杀人的真相、制造狼杀人现象?那把狼藏起来不是白偷了?

  论人物动机,很有把人当叙事环节工具的嫌疑;明明就是个顶罪的,冒死回去杀狼是为哪般?

  剧作想要有猎奇的惊艳感,又想为怪异现象找到科学合理的解释,但细节的贴合度明显不够。

  想要有反转频出的意外效果,又想在每个角色身上都加持更多的线索转向,但实际效果很粗疏,漏洞百出。

  三,叙事无关枝蔓过多,焦点分散

  狼人案中顶罪的明星恋人,是明川大学时候的同学,曾向他表白未果,深夜在天台等他没等到人、夜不归宿惨被轮暴。

  施暴者们因为未满十八岁而被轻判。

  时隔多年,剧作反复多次、浓墨重彩描写聂远和这位女生的昔日种种、如今种种,但将如此悲惨的往事砸出来、然后就没了下文?

  当你怀疑死者是女主为复仇所杀的时候,剧作却迅速急转弯,抛出了一个“她为爱人顶罪”的方向。

  那么,设定这样凄惨的前尘往事又是为什么?设定她当年苦恋男主又是为什么?

  论角色塑造,被侵害被辜负只描摹出了角色经历上的“惨”,角色个性上依旧非常脸谱化。

  论“伏笔”,以剧作一盘散沙的调性来看,无关枝蔓恐怕很难和后续细节连成叫人细思极恐的故事。

  单元剧不过几集的小小体量里,涉及人物过多,主题过于分散,没有一个拳头重击的力量感,质感又杂又乱,叙事又散又断。

  在有限空间内画好浮世绘、众生相,对叙事凝练性的要求非常高,剧作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标准,画得很浅。

  四,情感指向过于刻意

  《心灵法医》已经播出的几个案件当中,当事人和聂远饰演的法医有渊源的比例很高。

  除却上文说过的狼人案之外,另一个“穷爸爸富爸爸”的案子当中,惨死的穷爸爸也是男主角的中学同学。

  请问,你们这里案件分配的原则是“亲朋好友前女友制度”吗?

  涉案人员和哪位法医有渊源,就分配给哪位?

  抛却过度巧合频繁巧合对于剧情合理性的伤害,单论这几起“故人案”和男主角关系指向在剧中的价值承载,也很让人费解。

  剧中女主角宋轶饰演的刑警和聂远饰演的法医,核心矛盾一是男主的“犯罪嫌疑”,二是两人方法论不同。

  女主讲求证据,按章程办事;男主讲“感觉”,时常不按常理出牌。

  所以,前脚安排大学同学来投案自首,后脚安排中学同学被谋杀,就为了说明他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肯放弃?

  侦探也好、法医也好、警察也罢,办的案子总是熟人之事或者总与自己有关,格局未免也太奇怪?

  舒心结语

  从宋慈到福尔摩斯,从秦明到关宏峰关宏宇,以案件的角度解剖人间情感、浮世恩怨,有着非常久远的传统。

  因为优秀前作太多,要在这样的格局里杀出有新意又有深度的好作品,委实太过困难。

  剧作中不乏立意温暖的部分,比如对过劳死单身母亲的聚焦;这份关注本身很有关怀价值,但呈现方式非常夹生饭。

  顾此失彼,捉襟见肘。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